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原创】社工在特大疫情中可以做什么?

刘晨 社工观察 2022-08-15

社会工作秉承利他主义,在突发的重大疫情面前,他们没有专业的“医疗知识”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责任。相反,正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样,疫情所带来的社会恐慌,正是社会工作可以切入的点。同时,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在宣传、引导和资源链接(“配置型资源”)等层面发挥作用。


下面,我们就这些层面的“社工作用”来进行一一阐述。


首先,社会工作者可以给医务人员与患者提供情感与心理支持。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,一些医生因为看病人而忙碌不已,同时他们也不能被传染。然而,一些医生心理在此刻出现了危机,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病患,他们“无力感”很强。此刻,我们需要对医生进行心理疏导。同时,面对病患的恐慌,以及他们面对“可能的死亡”与“可能的威胁”,也要做出相应的心理支持与情感支持。否则,社会治理将遭遇更大的挑战,人心惶惶则不利于社会稳定。


其次,社会工作者可以给社会其他人员提供心理支持。其实,在突发疫情面前,承受心理压力的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,还有社会其他人员。我们从近期的一些政府举措之后的效果便可以察觉到,一千多万的城市,在一瞬间变成了“空城”,一些人认为有些不习惯——怎么突然就成了这个样子?活了这么久,没见过这样过春节的。等等。事实上,这恰好反映出了社会的某些心态(这个方面,也有相应的文章出来了),他们恐惧于自我可能被感染,恐惧于病毒的传播。我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这样的状态(恐慌)其实和《叫魂》有些相似。我们能感受到的是,就这场疫情而言,在一些不确定的东西面前,他们只能采取回避和带着自我保护式的“自我主动隔离社会”(因为社会成为了贝克所说的风险状态)。面对社会的不确定性,如何将其变得确定,这是医学、政府等主体可以做的,但如何让他们不生活在恐怖之中,就需要社工进行疏导和讲解。社会工作可以为他们同样提供不同程度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。


再次,社会工作者可以与政府一道进行宣传与引导社会人员流动。我们都知道,本次疫情的大爆发,与“吃野生动物”密不可分,同时和“社会流动”也密不可分,这也是为何“封城”和“封村”的原因所在——切断人与人的接触,减少飞沫等传播的可能性。这其中,政府要做的是公开、透明、科学的决策与信息发布,让社会不在恐惧当中,而社工可以配合政府进行宣传,比如尽量让群体少流动,戴口罩等相关医学知识的宣传——毕竟这利国利民。只有在“共识知识”(常人方法学)上让全体社会成员达成一致,则病毒的蔓延就会得到遏制。


最后,社会工作者可以在资源配置等层面发挥作用。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,一些医院急缺相关的医用产品,如口罩、防护服等。这也正常,因为我们在前期没有这样的准备,因此在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则显得捉襟见肘、“无武器可以去打仗”。怎么办?我们在微信朋友圈,微信群和微博社区等也看到了,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、志愿者等也正在做一些努力,但我们更看到了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,目前的一些治理思维的确存在一定问题。一方面,政府应该放手让合法的、正规的社会组织、社工机构等全身心地参与其中,此刻应该抛弃全控主义思维,把“治理”二字消化型理解,否则成本太大。相反成效可能更好。另外一方面,慈善应该发挥作用,社会保障也是如此,从而解决资金、开销的顾虑等问题。总之,这个角色要分清楚,更要相信社会的力量。


总之,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,社会工作在本次疫情中似乎参与的不是那么的充分,这当然也有其它因素的考虑,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工作者们就“无事可做”。相反,在如此紧急的公共卫生与安全事件面前,社工也应该有所作为,且应该给他们更多机会参与其中。社工是有价值的。


此处,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个事情。一位我的学生(已经是在读的“双一流”大学的硕士研究生)问我,能否在网络上,让社会工作者们进行心理支持,我说可以,随后我让其拿出一个方案即可(用于汇报),我们来配置相应的社工。可惜的是,这个事情最后因其它原因,无疾而终。我认为,网络社会下的社会工作,当然在不被传染的前提下,也是可以做这项事情,而最怕的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能做什么,我们该如何发挥我们的治理角色。或许,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多,而不仅仅是上述的几个方面。而这,也是社工在中国发展的“机遇”所在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